2010年第28期(总第132期)吴忠主任出席“环境与贫困”国际研讨会并做主题报告

      7月3日,由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和法国威立雅环境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环境与贫困”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楼召开。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吴忠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从环境视角看中国贫困问题”的主题发言。

      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吴家煌先生、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先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五一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博士等国内知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法国政府民政局主席、法国扶贫机构前高级专员Martin HRSCH先生、法国威立雅环境研究所所长Georges VALENTIS先生等国际代表出席了研讨会。研究处王小林、徐丽萍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包括两个单元,一是“环境与贫困:问题及挑战”;二是“环境与贫困:行动与对策”。

      吴忠主任的主题发言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针对收入贫困的减贫成效。从收入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9年的3500万。贫困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县行政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第二,中国减贫面临的新挑战:贫困的环境影响因素。环境对贫困的影响是当前中国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中国现在的主要贫困人口集中在生态脆弱区,西北地区干旱缺水,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缺土,青藏高原缺温度。这三大区域是生态脆弱区,是贫困集中的区域。 地震、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是当前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此外,饮水安全、地方疾病、流动人口的生存环境等因素也是减贫工作面临的困难。 第三,中国扶贫政策措施中涉及环境问题的探索。中国的扶贫是以开发式扶贫为方针的,坚持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和谐相处,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指导性政策,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2001-2010年扶贫开发纲要中都得到了贯彻。当前,扶贫系统主要通过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扶贫、石漠化治理等方法将环境与扶贫结合起来。 第四,关于新阶段减贫战略的思考。中国正在制定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在新的阶段要把环境因素纳入国家扶贫开发战略,进行制度性的安排。

      扶贫部门要推出更多的环境友好型减贫政策。在具体的扶贫措施上,要多采用一些设施农业、沼气、新能源等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技术。

      在新阶段,需要丰富扶贫工作内涵,将经济、社会、环境、权力、能力贫困相结合进行统筹考虑。在扶贫工作对象上,把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相结合,拓展扶贫工作措施,把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应用到贫困地区。在扶贫的资源上,要把人力、物力、资金、信息统筹考虑,建立扶贫志愿者网络,引导人才要素到农村。此外,扶贫工作方法也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