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基本情况

    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poor rural areas pROJECT)(以下简称“世行贷款五期扶贫项目”)是我国与世界银行合作的第五个大型综合扶贫开发项目。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目标

    探索和创新扶贫模式和方法,示范和推广社区主导发展模式(英文community-driven development,简称CDD),为中国扶贫乃至世界减贫事业提供借鉴。

    具体来讲,要通过社区主导发展模式向最贫困的社区和农户提供其最需要的帮助,探索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改善和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一是改善河南、重庆、陕西三省(市)最贫困区域中的最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二是支持贫困户开展增收活动,培养社区和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内探索社区主导发展模式在贫困村扶贫项目中的应用、探索扶贫项目对最贫困区域和最贫困农户的瞄准机制,使最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逐步改善;三是探索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四是探索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与机制。

    (二)项目区

    该项目在河南省、重庆市、陕西省开展,主要分布在河南的豫西(南)伏牛山区和豫东平原农区,重庆的渝东北大巴山片区和渝东南武陵山片区,陕西的关中和陕北。共涉及25个县(区),142个乡(镇),776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95.1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5.42万人。

    河南省10个县:洛阳市嵩县、汝阳县;平顶山市鲁山县;南阳市南召县、桐柏县、社旗县;商丘市夏邑县、柘城县;周口市沈丘县、淮阳县。

    重庆市5个县(区):万州区、黔江区、云阳县、酉阳县和涪陵区。

    陕西省10个县(区):宝鸡市陈仓区、陇县;延安市吴起县、宜川县、安塞县、延长县;榆林市定边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

    (三)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构成

    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分项目、农户增收及能力建设分项目、土地可持续管理分项目以及项目管理和监测评价分项目。

    项目实际投资9.8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总贷款期30年,宽限期5年)、全球环境基金赠款423万美元;国内配套资金35685万人民币。

    (四)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5年,2010年9月开始,2015年12月结束。

    (五)组织管理架构

    该项目建立了从中央到村的各级项目领导和管理体系。在国务院扶贫办专门机构设立中央项目协调办公室,负责与项目省和世行的协调,开展国家层面的政策对话和经验总结、推广;在省、市、县各级扶贫部门分别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机构组织、财务调动及重要协调工作,推进项目实施,开展项目内部监测和评估;在村级建立专门组织负责本村内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

    世界银行作为项目的融资提供方,负责监督项目按照既定政策和规划实施,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项目检查、技术支持和验收评估,落实贷款资金,规范项目资金使用,指导开展项目采购、监测和培训等活动。

    二、项目主要成效

    世行贷款五期扶贫项目产生了扶贫、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根据2016年6月世行发布的竣工报告,本项目整体评价为“满意”,报告认为项目设计与实施完全符合中国政府减贫战略,创新的社区主导发展模式、社区发展资金模式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土地可持续管理方法给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福祉带来了巨大影响,对提高各级政府能力建设、改善交通和生产性基础设施以及增加项目区的创收机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2015年12月中国社科院对本项目开展的第三方评估结论,项目主要成效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按可比价格计算,项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5%,项目区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54.3%降低到2014年的26.8%,减少贫困人口一半以上,是对照村的2倍。

    (二)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项目实施以后,项目村交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93.6%的项目村公路得到硬化,95%的村民小组通了公路。基本解决了农户饮水问题。部分项目村还支持改善了最急需的学校、卫生室条件,修建了文化广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村内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三)农户就业机会明显增多。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提供生计发展贷款资金等,为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开展新的创收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外出务工户均劳动力人数和外出劳务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四)初步建立了长效减贫机制。通过社区发展基金解决贫困人口面临的信贷服务缺失问题,促进了社区产业和公共事业发展,基金滚动所形成的服务收益和资本积累,又为基金的可持续运转提供保障。

    (五)土地可持续管理和适应气候变化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土地可持续管理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活动,探索出了大量有利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技术,增强了农户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理念,提高了农户抵御环境风险的能力。

    (六)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将村级发展项目的选择权、决策权、实施权和管理权交给村民,提高了贫困村和农户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项目的创新亮点

一是在更大范围试点推广社区主导发展模式;二是突出加强贫困社区和农户的能力建设;三是实现扶贫项目与环境项目相结合;四是项目实施引入竞争机制,发挥贫困村和贫困农户主人翁意识,提升参与度;五是吸收“大学生村官”担任项目协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