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简介:陕西省洛川县洛川苹果产业园

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位于洛川县凤栖街道办,总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5000亩。园区与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一体建设,已建成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会展中心、交易仓储、物流配送、农资交易、产业加工、科技研发、文化展示、配套服务和金融服务10大功能区,是全国苹果物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播、技术交流和会展贸易中心。目前完成投资30亿元,入住规模以上企业40家、农民合作社18家、小微企业140家。

一是做大做强苹果产业,贫困群众参与全产业链。成立洛川苹果产业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26个相关部门单位和乡镇为实施主体,206家企业、100余家家庭农场、525家果业大户与全县贫困群众及果农参与的联动推进工作机制。依托洛川苹果国际会展中心,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开展专业论坛、展览展示、产销对接、出口贸易活动。2020年苹果博览会上一次性签订苹果销售订单23万余吨,线上宣传点击量达到9000余万次,带动洛川苹果顺畅销售。园区每年吸纳1.6万人就地就业,平均月工资4000余元。

二是聚集现代果业要素,引导贫困群众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园区新建果园生产道路30公里,新建和完善节水灌溉1万亩,采购各类现代化果园机械2300台(架),建成智慧果园3000亩,同时园区建立信息发布中心,建成中国苹果大数据中心和县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实时收集发布全国80个苹果基地县生产信息、产销地价格、市场需求信息等,为群众提供最准确的信息服务。目前,洛川苹果平均价格比其他产区每斤高出0.5—1.0元,每亩多收入2000—4000元。

三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为贫困群众增收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合作,建成洛川苹果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子商务园区,扶持顶端果业、圣嘉果业建立电商服务中心,实现了电商服务站196个行政村“全覆盖”。全县累计开设网店、微店8000余家,2019年线上销售5.37亿元,其中483名贫困群众通过电商销售苹果,人均增收1.1万元。

四是搭建农资供需平台,促进贫困群众节本增效。依托西部农资交易市场和农机具批发市场搭建农资经销平台,组织农资经销商与农民合作社、贫困户对接,推行集中配送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资价格,实现节本增效,全县果园投入品统一经过采购配送,每亩节约投资600余元,贫困群众及果农间接增收3亿元。

五是建设冷链仓储设施,实现贫困群众果品增值保值。以陕西省 “百库工程”和农业部“农产品初加工”项目为依托,建成世界上单点规模最大的13万吨保鲜气调库群,实现了洛川苹果周年供应和错峰销售,带动每斤增值0.5元,为全县贫困户免费储藏节约成本,每年为贫困群众增收1.2亿元以上。

六是通过三产融合发出,促进贫困群众多渠道增收。推动苹果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建成苹果后整理示范区,把贫困群众嵌入苹果分选、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现多渠道增收。建成苹果产业关联加工区,入驻果饮、果干、纸箱、果筐等加工企业20余家,打造果业关联产业加工集群,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96人。通过园区示范引领,全县装备现代化智能选果线33条,建成冷气调库53万吨,产业装备水平位居苹果基地县之首。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687.27亿元,位居全国农产品第二,水果类第一,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几年来,共帮助贫困户新建果园15680亩,全县85%以上的贫困户发展了苹果产业,贫困人口收入增幅保持在20%以上。贫困户说:“东奔西跑打工忙,不如地里建银行”。逐步形成物资供应、农机具共用、营销分红“三共享”利益联结机制,为810户贫困户以成本价提供农用物资,免费使用农机具,开展代储代销,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苹果,帮助贫困户户均降成本1500元,增收1800元。成立了5家劳务中介公司,吸纳贫困人口从事全产业链务工,带动42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多元。依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洛川职业中学长期举办苹果管理技术培训班,培养大专学历技术员450名、培训职业农民2000多人。235名贫困家庭返乡青年通过学习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