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苗寨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全村有村民53户253人,其中贫困户13户43人。苗寨自然资源丰富,林草覆盖率达79.9%,是避暑纳凉佳地。苗寨民族文化深厚,拥有多个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由于交通闭塞,苗寨旅游资源一直未能得到开发利用。2017年8月,借助世界自然遗产——后坪天坑群开发,后坪乡加大乡村旅游扶贫力度,在保护天池苗寨原有特色基础上,推行“三变改革”,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新路子。
一是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引进武隆区旅游龙头企业喀斯特(集团)公司,在保护苗寨原有特色基础上,打造民宿度假住宿区、苗医苗药体验区、特色美食加工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和田园山野游憩区,并组织本土文化活动展演,进一步丰富苗寨文化内涵与体验,为苗寨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由喀斯特旅游产业集团下属惠隆乡村旅游公司出资300万元现金,与44户寨民以寨内田、土、林、房10年经营权折合人民币500余万元合股联营,注册成立苗情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固定分红+收益分红”方式共同打造精品民宿,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盘活苗寨闲置房屋10728平方米,闲置田土260多亩,建成高端民宿43栋床位60余张,中端民宿60余栋床位100余张,以及农家乐等。
通过“三变改革”和合股联营,形成了有效带减贫机制,取得了良好扶贫成效。2019年12月2日,苗寨分红大会召开,苗寨农户分红51.23万元,入股寨民户均分红1.16万元,其中13户贫困户户均分红1.23万元,最高达2.38万元。
三是创造扶贫就业岗位。合作社改建了精品民宿,新建了苗家古式“五坊”(榨油坊、酿酒坊、面坊、苗药坊、练歌坊),“五馆”(茶馆、酒馆、面馆、旅馆、火锅馆),“五粑”(米粑、荞粑、麦粑、糍粑、包谷粑)等,建立了就业扶贫车间1个,吸纳务工人员20人,其中贫困人口6人。此外,合作社还将卫生保洁、水电维护、安保调解等岗位落实给建卡贫困寨民,新增就业岗位20余个,稳定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天池苗寨建设及开寨以来,全寨户均务工收入3.89万元,真正实现了户户增收。
四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始终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切实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将部分群众原有的“要我致富”变成了“我要致富”。充分利用市政法委帮扶集团的优势,首创“法治扶贫”,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寨群众生活习惯及思想解放,成功破解了建设中存在的思想保守、用地困难和参与度不高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