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简介: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中坝村

喜德县鲁基乡中坝村位于喜德县东南部,距县城72千米,为全彝族聚居村,面积21平方千米,下辖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91户4245人,常住人口1287户5225人,贫困户407户1698人,属典型的高海拔二半山贫困村,平均海拔高度1900米。脱贫攻坚以来,中坝村结合占地面积大、基础设施差、群众住房条件简陋、传统农作物收益不高等实际,坚持以易地扶贫搬迁为牵引,整合广东佛山、彝家新寨、易地搬迁资金,把贫困群众从长年世居的高山、深沟、偏远堡子里搬出来,通过住房、道路、饮水、教育、产业等基础设施的大改善、大发展,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由2013年的2731元提高到2020年的9068元。2020年,中坝村退出贫困序列,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解决安全住房及配套难题。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投入3160万元,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个,安置贫困户228户;投入资金900万元,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入户路、微田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370万元,建设面积889.43平方米的中坝卫生院;投入3000万元,配套建设中坝小学及幼儿园,为全村学龄儿童家庭166户876人上学带来便利;投入1100万元,建设通村、通组硬化路20.1千米,建起了灌溉饮水池、供水管道等,保证了群众的安全饮水。

发展立体产业。充分利用高寒二半山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灌溉水量足、稻田种植广的优势,大力发展中坝富硒有机水稻。全村共有125户群众种植富硒有机水稻460亩,其中贫困户有34户签约种植200亩有机水稻;引进杂交肉牛。西门塔尔牛、牦牛和本地传统牛品种杂交配种,发展肉质细嫩、高大多肉的肉牛新品种;创建有机饲料。建设牛饲料厂,与国内最大益生菌公司合作,生产无公害有机饲料,从源头把控健康,提升品质;利用牛粪养殖地龙。与上海高校合作进行中药材原料加工,确保立体农业可持续发展。

劳务开发促进增收。建立全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需求台账,邀请专业技人员开展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等技能培训。自2017年来,共计开展厨艺、电焊、刺绣等实用技术培训186户630多人次。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为因家庭或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且能胜任相应岗位的易地搬迁户提供公益性岗位,给想致富、肯吃苦、能奉献的贫困户搭平台、找机会,实现“家门口就业”。鼓励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搬迁户在本村内相适应岗位或产业园务工,积极对接用工单位、建设工地,畅通劳务定向输送渠道,用工优先纳入、待遇从优考虑。

主要成效:高标准实现脱贫目标任务。中坝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识别之初的47%降到现在的0%;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6.63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900元;修通了通村通组硬化路,新建了鲁基卫生院中坝分院,建设了30多平方米的文化室,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通信网络基本覆盖了集中居住区和安置点;建起了村幼儿园、村小学,新建了1200平方米的文化坝子。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由识别时候的2013年的2731元提高到2020年的9068元,住房也由土坯茅草房到如今家家户户住新屋;中坝村享受特困供养1户1人,享受低保政策兜底268户668人,享受残疾生活补助38人,60岁以上人口均享受养老补贴,80岁以上人口均享受高龄补助,确保老弱病残均有稳定收入来源。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20年8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我们的中国梦”心连心慰问演出走进喜德县,中坝村作为主会场承办地,让全村群众享受了一场文艺盛宴;举办多次直播带货,以文化和直播带货结合的新兴模式为全村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极大拓展中坝村的创收新思路;推进钢琴教室、书院中国等项目的实施,有力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切实促进了以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