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简介:云南省西盟县脱贫攻坚纪实馆

西盟县脱贫攻坚纪实馆位于县档案馆一楼,总展厅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可容纳30人左右同时参观,于2019年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既是一个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西盟县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伟大成就、伟大精神的基地,又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国史教育、感恩教育的重要基地,集学习、宣传、交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西盟县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生动反映了“直过民族一步跨千年”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的生动实践,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战贫困的生动实践和重要体现。

脱贫攻坚纪实馆由西盟贫困、西盟实践、西盟成效、西盟力量、西盟笑脸共5大板块构成。

西盟贫困。主要通过3D动态效果,展示作为“直过民族”地区的西盟县,世居佤族、拉祜族直到1956年才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典型的“直过民族”地区,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在云南乃至全国来说都属于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2013年年底,全县有贫困乡(镇)4个、贫困村34个、贫困户9011户2956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6.64%。  

西盟实践。通过文字墙和单点触控屏,集中展示西盟县脱贫攻坚具体做法。一是探索建立了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投入、帮扶、动员、督查、宣传、学习“九大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二是探索实施了“产业项目、龙头带动、利益联结、技术培训四个全覆盖”产业扶贫模式,闯出一条符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扶贫新路子,连续4年在全省产业扶贫大会上交流发言,入选“全省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示范县”。三是率先在全省启动农村“安居工程”建设,针对农村危房如何改造、如何补助、如何鉴定等问题,首创提出“六个破解”工作法。四是积极探索“交通规划先行、财政投入拉动、群众投工投劳、道路通行安全”的“四轮驱动”交通建设模式,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443千米,较2014年增长1.98倍,率先在全市实现“组组通”“户户通”水泥硬化路。五是探索实施了就业扶贫“3+1”服务激励机制,“佤族艺人”被称为云南“四大劳务品牌”之一。六是在全省率先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从加强动态监测、实行清单管理、强化重点帮扶和实行兜底保障等4个方面入手,全方位防止返贫现象发生,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七是创造性地在村民小组中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不仅解决了基层组织体系不够有力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更把扶贫对象转化为扶贫力量,使贫困户成为脱贫的主力军,打造了一支“永不撤走工作队”。

西盟成效。通过展板和播放专题片、汇报片形式,展示2018年西盟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率先在全国“直过民族”地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在2018年、2019年脱贫成效考核中连续2年排名全省第一,荣获了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西盟力量。通过视频形式展示了在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上,西盟县通过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这场世纪之战、攻坚之战,向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及全县各族人民兑现了“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坚承诺,创造了“军令如山、行有章法”的攻坚战法,实施了“奋斗者永不懈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攻坚举措,展示了“把扶贫对象转化为扶贫力量”的攻坚力量,锻造了“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攻坚精神,扎扎实实打下了一场脱贫硬仗。

西盟笑脸。通过8个显示器滚动播放西盟群众幸福生活的照片,集中展示今天的西盟,是美丽的村寨、更是幸福的家园。西盟各族群众再次唱响《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出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感恩之情,唱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唱出了新时代阿佤人民的新歌。

自2019年2月脱贫攻坚纪实馆开馆以来,先后有300多位国内领导和专家学者到该馆考察学习,5000余名干部职工到该馆接受党性教育,1万多名群众先后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