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减贫案例 | 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

沙溪镇结合沙溪特色小镇创建、沙溪七个传统村落连片示范等项目,着眼于“世界一流、中国唯一”的发展目标,统筹推进大沙溪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助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现已初步形成“以寺登为中心、以坝区村落为辐射、以山区村落为补充”的沙溪镇“一镇带七村”全域旅游格局,形成独特魅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文化内涵高的精品旅游景区。沙溪镇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最美小镇”。

挑战与问题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沙溪镇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聚居镇。下辖14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随着古镇旅游环境的提升,古镇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古镇管理的难度加大。另外,古镇旅游产业开发不足,依然以住宿餐饮为主导,文旅、体验式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儿,文化内涵优势和民俗体验特点尚未充分发挥其效能。

措施

1.坚持规划引领。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瞄准“世界一流、中国唯一”的发展目标,以人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在《沙溪镇总体规划》《沙溪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沙溪古镇保护管理办法》《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规划》《沙溪传统村落群保护与发展规划》等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沙溪古镇(白族)发展总体规划》和《沙溪古镇(白族)修建性详细规划》。

2.坚持风貌保护。在保护和保留乡村风貌、乡村文化、历史遗存、田园风光的基础上,突出沙溪特色,坚持修旧如旧,修复了一批白族民居、街道和四方街广场,完成了对古戏台、兴教寺、东寨门、南寨门、老马店等代表性古旧建筑的修复,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古镇风貌、配套功能、田园风光不断彰显。深化与瑞士相关方面的合作,加强“人文沙溪、生态沙溪、智慧沙溪”建设,使沙溪古镇白族建筑、古镇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把古旧建筑修复经验、理念推向世界。

3.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合理界定沙溪古镇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开发旅游文化资源,严格管控各类“红线”,不突破生态红线,不侵占基本农田。强化“一水两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日处理500立方米的集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转运中心,逐步实现污水、生活垃圾100%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镇区美化绿化,推进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建设;把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积极运用到小镇建设中,建设选材优先选择绿色低碳材料。

4.坚持企业主体。沙溪古镇采取“1+N”模式推进,确定广东奥园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为沙溪古镇特色小镇的投资主体,双方成立平台公司,共同投资经营沙溪古镇。与此同时,大力招引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开启特色小镇社会投资项目建设,一大批有情怀、有实力的社会企业参与建设,从而使沙溪古镇投资以“1+N”的模式推进,凭借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累计吸引国内外个体投资者786户,建成客栈258个、饭店118个。

5.坚持资源整合。探索活化利用“空心村”、众筹参与乡村建设的投融资路径,分别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黄花坪“空心村”活化利用试点、田园综合体试点、老粮库改造利用、北龙村庄房开发利用等项目,高效整合各方资源,努力形成推进沙溪古镇建设的强大合力。

成效

自2017年1月1日以来,通过特色小镇的创建,引入15家各类企业入驻,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95%,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95%,生活污水收集率达80%,特色民宿客栈床位数逾1,300个,且各项工作逐步由小镇核心区向周边的四联、东南、沙坪、华龙、灯塔、石龙等村辐射。旅游从业人数逾5,000人,年接待游客由2016年的13.9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117.793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也由2,916万元增加到15.33亿元。2020年,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6.72元。

经验与启示

1.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突出民族性、唯一性,用好“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这张“名片”,强化对古民居、古建筑、古院落的活化利用,做好寺登街古戏台铺面活化利用,植入文化创意产品。挖掘古镇的民族文化内涵,传承好古镇民俗、历史、美食、农耕、歌舞乐等文化,彰显特色小镇“中国风、世界范、沙溪色”,着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特色,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茶马古道文化品牌效应。

2.在打造产业上下功夫。积极培育产业新业态,加大文化创意设计,优化文化产品结构,丰富旅游小件、伴手礼种类,注重旅游产品本土化,提升特色旅游商品品质。立足于古镇的特色生态、文化资源和古朴宁静的环境氛围,在“静”和“悟”上做文章,打造茶马古道、古镇古村、生态山水、田园风光等“文化名片”,把沙溪古镇打造成生态优美、民风淳朴、文化独特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3.在追求卓越上下功夫。加快推动古镇保护、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精细化进程。立足沙溪特色资源和木雕、石刻、布扎等传统手工艺,打造各类文创体验馆,探索建立多元化体验平台,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发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把特色小镇建设的每个方面都做到极致,着力打造一流的品牌、实施一流的管理、提供一流的体验,全力建设国际化、生态化的低碳休闲特色小镇。

4.在高效运营上下功夫。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运营管理模式,大胆创新和尝试,打破古镇传统的管理模式,创建古镇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彻底革除政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人员紧缺、管理经费紧张、管理效率低下等弊端,全面实现特色小镇的高效管理,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下一步计划

1.深化全域旅游建设。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以全域范围内新的资源观、时空观、产业观为管理创新理念,不仅注重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还强调其特色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宣传,从而形成独特的全域旅游模式。沙溪镇持续挖掘当地民俗、节庆、生活劳动行为等各个方面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资源,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深化发展智慧旅游建设。切实抓好智慧水务、智慧停车场、智慧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VR技术在古戏台上再现太子会、火把节、本主节等民俗文化和剑川白曲、霸王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切身感受到沙溪文化的魅力。全面完善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功能,实现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面智慧化,把沙溪古镇打造成“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智慧旅游新标杆,打造成古朴宁静和创新智慧完美结合的茶马古道文化小镇。

文章来源:《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简介

2021 年是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值此之际,世界旅游联盟联合世界银行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开启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共同发布《2021 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通过世界旅游联盟会员单位、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各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等,多渠道广泛征集相关案例。根据可量化的效果、创新性、可复制性、积极的社会影响、可持续性和提交材料质量等标准,最终确定 50个典型案例。经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推荐,本书被列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0 周年配套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