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减贫案例集 | 劳动力季节性转移促贫困人口增收

摘要

就业扶贫是贫困劳动力最有效、最直接的增收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贫困地区原有劳动力因农活无法外出务工,可利用时间主要集中在冬季农闲的难题。福建省福州市与甘肃省定西市就劳动力季节性转移开展合作,在定西市农民农闲时间组织贫困劳动力前往福州市务工,在增加贫困劳动力收入的同时,解决了福州市季节性劳动用工短缺问题。本案例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三点:第一,充分利用两地气候与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就业机会、人力资源的互补性,建立了季节性输转务工的组织对接模式;第二,针对定西市贫困劳动力年龄偏大、缺乏技能等问题,以劳务补助的方式实施“企业千岗定向定西精准脱贫计划”,并通过就业补贴等方式激发贫困劳动力的内生动力;第三,建立组织输转实名制信息系统,实现福州市、定西市两地劳务输转信息的实时共享,保障劳动力精准就业。

背景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通过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的优势资源支援西部落后地区,最终减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区域合作项目。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定西市主要接受东部地区福州市的帮扶。

定西市位于中国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贫困劳动力因需要干农活不能长期到城市务工,但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收入水平较低,短时间难以实现脱贫。以定西市未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为例,80%以上贫困人口都从事马铃薯或中药材种植,每到10月以后,他们就基本处于农闲状态,加上气候寒冷,大多没事可做,人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而经济较为发达的福州市拥有众多食品、服装、电子、玩具等出口加工企业,每到年底,很多企业的订单急剧增加,便会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实施劳动力季节性转移可以在提高定西市贫困劳动力收入的同时,解决福州市劳动力短缺问题,实现贫困人口与企业的双赢。

项目实施

从2017年开始,福州市政府与定西市政府就两地劳动力季节性转移开展合作。该合作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两地政府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形成政府间的协作制度

为确保两地劳动力季节性转移计划顺利实施,福州市和定西市有关职能部门就劳动力的季节性转移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使这种形式的劳务转移逐渐成为一种制度。 

▲福州市组织企业前往火车站迎接定西市务工人员

2.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对劳动力季节性转移需要的资金做出安排

福州市财政每年安排约1500万元(合222.5万美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来福州市工作的定西市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第二,对于定西市贫困劳动力在福州市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最长6个月、每人每月600元(合89美元)补贴。第三,对于吸纳10人以上定西市劳动力的就业基地(企业),给予企业每人1000元(合148美元)奖励;企业聘用定西市劳动力稳定就业超过50人,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合1.5万美元),在此基础上每增加50人,再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合1.5万美元)。

3.明确两地政府的职能,按分工协作推进

第一,由福州市筛选一批具有季节性用工需求、管理规范、岗位适合、薪酬待遇较好的企业作为定西市贫困劳动力就业基地。第二,定西市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福州市良好的就业环境,宣传就业基地(企业)招聘信息。第三,定西市通过政府统一组织和务工人员自行前往两种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到福州市就业。第四,就业基地(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按事先商定的就业岗位安排上岗,对因本人不适应就业岗位的务工人员进行岗位调整。第五,福州市与定西市的就业服务部门对季节性转移劳动力进行逐一回访,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提供后期服务。

▲定西市开展进村入户宣传季节性用工岗位信息活动

成效

通过实施劳动力季节性转移项目,福州市与定西市的经济发展与减少贫困取得了以下成效。

第一,贫困劳动力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自2017年以来,福州市与定西市已组织定西贫困劳动力942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6265人次)到福州市务工就业,其中季节性务工占60%,人均月收入超过3600元(合534美元),直接带动2万多名贫困劳动力脱贫。

▲定西市季节性务工人员在福州市工作之一

第二,最大限度地提升贫困人口的增收能力。就业是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对贫困地区来说,在冬季实施该项目对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小,可以在不影响农民务农的情况下促进增收。

第三,能有效解决福州市企业的短期间断性用工不足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定西市贫困劳动力在冬季前往福州市务工,正是福州市企业订单增长之时,可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而且企业与其常年合作,不但减少了频繁的培训,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定西市季节性务工人员在福州市工作之二

真实故事

魏雪萍是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黄家曲村人,家中有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家庭收入以务农与打零工为主,来源单一,还因为家人生病欠了将近20多万元(合3万多美元)外债。2017年劳动力季节性转移计划实施后,在两地政府的帮助下,她进入福建顺大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工作,收入获得明显提升。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她共获得13500元(合2000美元)打工收入,还得到交通补贴、岗位补贴、一次性生活补贴等津贴,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家庭所欠债务也逐渐还清。

经验与启示

第一,充分利用两地位置、气候、产业及经济发展的较大差异性和就业机会,人力资源的互补性,建立了季节性输转务工的组织对接模式,做到了因地制宜地脱贫帮扶。

第二,通过劳动奖励,真正地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福州市以劳务补助方式实施“企业千岗定向定西精准脱贫计划”,每年在扶贫就业基地(企业)新开发2000个优质岗位,定向招聘定西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除企业工资外,政府在最初6个月内向前来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每人每月发放补贴600元(合89美元),增加了贫困劳动力到福州市务工、通过自己双手致富的信心。

▲定西市季节工输转文件及媒体相关报道

第三,建立了劳动力季节性转移实名制信息系统,提高减贫工作的效率。为实现两地信息共享,福州市开发了福州·定西扶贫劳务协作实名制信息系统,包括入村招聘宣传、岗前培训、企业岗位变动、补贴工资收入跟踪等各方面信息。实名制信息系统对精准输转数据、精准跟踪服务具有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全球减贫案例集2021》

《全球减贫案例集》简介

2018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7家机构联合发起“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7家减贫权威机构首次联手,向全球减贫和发展领域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征集优秀减贫案例,旨在以案例为载体,推广分享国内外减贫的成功实践。现已开展两届活动,由7家机构组建的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优秀案例216篇。《全球减贫案例集2021》从首届活动的110个最佳案例中精选出40个案例汇编成集,在“2021全球减贫伙伴关系研讨会”上向全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