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论坛:给习主席的“全球发展倡议”点个赞

【导读】面对当前的多重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人们需要克服的真正困难是缺乏全球合作和多边主义。在这种形势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恰逢其时。围绕倡议的八大重点领域,一些国家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该倡议指引下,全球有望掀起新一轮多边合作浪潮,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1971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首次召开。50多年来,论坛一直致力于推动各国领导人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各方共同利益,解决全球性挑战。所谓“多边主义”,不仅意味着各方要就一套全球原则和规则达成一致,也意味着要互相增进了解,彼此汲取经验,取长补短,迅速将新理念转化为集体行动。

最近,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召开。在新冠疫情暴发两年多之际,本届年会认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团体加强协调与合作。但或许更重要的是,各国领导人需要一个可信任的空间来化解分歧,努力寻求共同点。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五年前的2017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论坛年会时,强调要共同承担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责任。今年1月,他在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发表讲话,进一步重申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他还在讲话中提到了“全球发展倡议”,呼吁所有伙伴“共同推进倡议落地,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它能让我们更好地采取行动,提升整体能力,应对当前紧迫挑战,力争在未来8年内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从新冠疫情,到气候变化,再到俄乌冲突,重重危机表明,人们需要克服的真正困难是缺乏全球合作和多边主义,这不是靠技术进步或提升适应性就能解决的。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围绕全球发展倡议的八大重点领域,我们看到一些国家已经在通过多边合作,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这都是“共同推进倡议落地”的鲜活例子。

全球发展倡议的八大重点合作领域: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

比如,抗疫和疫苗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我们赞赏中国通过现有的全球多边机制,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中国向至少53个国家提供了疫苗,并决定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 捐赠1亿美元。

将疫苗生产转移至中低收入国家,有望促进全球生产能力再平衡。然而,这种伙伴关系要想发展得好、要想可持续,必须要有一套复杂的、全球化的生态系统,需要多个利益攸关方的协调。为此,世界经济论坛建立了一个关于疫苗生产的交流平台,以讨论现有举措和机制,努力寻求各方协调一致,克服共同挑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全球发展倡议的另一个重点合作领域是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管理,并为此提供资金支持。避免气候和能源转型风险,巩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果,是我们所有人的目标。

在全球范围内,世界经济论坛正与来自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的合作伙伴一道,开发创新的金融工具和商业模式,展示最新的绿色技术并将其产业化,促进能源、材料和交通等行业的转型。

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世界经济论坛将利用我们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创建“碳中和社区”等一系列行动倡议,将其纳入更广泛的气候行动平台。

与此同时,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由世界经济论坛支持的“热带森林联盟”为公私合作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在整个价值链上提升粮食系统韧性,抵御气候变化影响,支撑民众生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在中国,世界经济论坛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开展合作,其专业知识不仅用于帮助中国政府制定绿色价值链国家战略框架,还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热带国家,通过双边和多边对话,加强协调合作,促进小农发展,提升自然环境韧性。

现在世界上仍有大约有47%的人尚未用上互联网,半数发达国家的上网成本过高,即使在最发达的国家,让所有民众上得起网也仍然是一项挑战。因此,我们完全同意全球发展倡议把数字经济列为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包容性数字经济是包容性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可以在许多其他领域促进转型,包括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公平的教育、普惠金融、健康成长的小中微企业,以及粮食安全。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已经在着力解决这些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复杂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成功地让10亿人用上了互联网,因此中国的倡议肯定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分享的地方。此外,中国还将有机会展示互联医疗系统的价值,并率先提出数字医疗解决方案,供其他地区借鉴。

多边合作是解决全球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挑战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持续沟通、增进对话、交流思想更显必要。

我们期望,在全球发展倡议等合作框架的指引下,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能够齐心协力,掀起新一轮多边主义浪潮,加快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朝着可持续发展目标、朝着更加和平繁荣的未来迈出坚实步伐。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作者:艾瑞碧(Rebecca Ivey),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原标题为 "Leaving no country beh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