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研讨会主题为“共享发展——消除贫困与可持续乡村振兴”,与会嘉宾开展政策对话和实践经验分享,旨在分享减贫与发展领域的政策与实践,加强全球减贫与发展领域的南南合作及三方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研讨会上发布了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发起的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 104个获奖案例名单,并启动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在此次公布的名单中,由粮农组织及伙伴机构提交的五个案例入选,它们分别是:
- 活态传承农业文化遗产 助力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粮农组织支持福建省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发展案例
- 释放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效应 打造“万年”乡村振兴样板间——粮农组织支持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产业化发展案例
- 乌干达土壤项目——粮农组织案例
- 亚美尼亚“现金+”试点项目——粮农组织案例
- 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减贫——以中国林业生态扶贫为例
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在致辞中表示,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已成为中国和联合国粮农三机构及其他国内外机构交流减贫经验的机制化平台,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了积极力量。希望参与研讨会各机构继续发挥各自优势,以研讨会这一平台为纽带,加强日常沟通,及时共享减贫研究成果,共同推介全球减贫优秀典型案例。在案例分享、知识产品开发、人员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影响力。
粮农组织南南与三方合作司司长叶安平线上致辞指出,农业粮食部门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粮食、收入和就业的主要来源。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对于发展中国家减缓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他介绍,近期,在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 12 个成员国启动了一个新的南南合作项目,以支持上述国家应对和恢复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区域农业粮食体系。
“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关心扶贫的组织和个人征集原创优秀减贫案例,旨在以案例为载体,推广分享各国减贫成功实践。征集活动自2018年启动以来,得到全球众多机构和个人积极响应和有效参与。三次活动共收集到减贫案例1831篇,第三届征集活动共收到减贫案例517篇。其中200余篇国际投稿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以及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非洲经济研究转型中心等研究机构,扶贫项目的所在地域涉及阿富汗、尼泊尔、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等50多个国家。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外政府部门、国际机构、社会组织、科研院所和媒体的100余位代表参加线上线下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