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绿水青山 走向振兴

宁德福地,百闻不如一见。山海之间铺展出一条宁德特色的振兴之路,通向摆脱贫困的“中国窗口”。

2023年1月12日至17日,北京大学闽东产业与“福”文化实践调研团一行赴闽东大地开展调研,前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从“摆脱贫困”重要的原点、起点出发,重走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的光辉之路,领悟“摆脱贫困”指示的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成果,记录一番山清水秀、乡村和美的振兴景象。

昔日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已跃升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宁德实现如此卓越的跨越式发展背后,必定蕴藏着令宁德地区面貌焕然一新的发展密码。无论调研团走到哪个地方,走访哪个单位,采访哪个人,现实告诉我们,历史告诉我们,笑容告诉我们,答案只有一个,密码只有一条,那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指导下,闽东人民沿着总书记擘画的宏阔蓝图,坚定走好“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光辉之路,不断传承弘扬闽东之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奋进实干、创新的不竭动力。

渔旅融合,奏响山海协奏曲。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了宁德广大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和自觉追求。在嵛山镇东角村,调研团队与当地基层干部面朝山海,共话振兴。“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地方基层干部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给群众送观念、送点子、送资金、送项目,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渔旅融合水平,让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山海协奏交响曲更加深入人心。七星海域“清海”工作的“宁德模式”,被列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和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典型案例。这里也作为市级“风、光、储、充、用”一体化试点区域,逐步推广绿色能源。30多年来,宁德市持续传承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走山头、下田头、拿锄头,以爱拼会赢、敢做敢为的奋斗精神,和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责任担当,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下足功夫,诠释了“一切为人民,圆梦山海间”的伟大使命。

文旅融合,提升群众幸福感。闽东之光与文化之美,点亮了当地人民群众自尊、自强、自信,激发出开天辟地的创新、创意、创想。调研团走进了霞浦县半月里村,这座我国保存畲族历史文化遗产最为完整的村落。群众紧跟时代、创新改良银饰锻制、剪纸、木雕、漆画等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技艺,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生机,成为群众增收新渠道;七星渔排地处霞浦溪南镇,当地群众坚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旨,打造一座充满“福”气的海上粮仓;嵛山镇东角村的渔民们更是掀起了“家门口创业”的热潮,推动传统海洋渔业、休闲生态旅游等产业不断升级,走出开海迎客的乡村振兴路……

绿水青山,开辟乡村振兴路。战略谋划的高度,决定发展实践的速度,宁德始终保持“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智慧化的白茶园地,通过党建引领、联社助力,因地制宜发展白茶产业,绿水青山结出了脱贫致富的“金叶子”。太姥山镇方家山村坚持“生态立村、白茶富民”的发展思路,通过党建引领、联社助力,因地制宜发展白茶产业,开辟了茶产业乡村振兴之路。当前,宁德“福茶”统筹做好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谱写了世界白茶全产业链升级的宏阔新篇,实现文化、经济、社会效益的协同型共进,以“世界白茶中心”的面貌让茶香乘文化之长风,飘向世界。

每走一处,这片土地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发展历史在调研团成员的眼前浮现,从外强“输血”到内强“造血”,宁德的青山秀水、景美人和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缩影,缔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

山海锦绣,沃土新生,福地一派兴盛气象,瑞福颂春祺。

霞光千丈,鲲鹏展翼,福星一路赶月追风,征程启新篇。

(作者:苏晖阳,单位为北京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