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乡村发展信息摘要 | 2023年第16期

国际乡村发展动态

智利:开展数字培训,促进农村互联互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农村互联互通: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挑战和行动》研究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指出,需要对智利农民进行数字技能培训,以便在粮食生产中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该研究由美洲农业合作研究所(IICA)及其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对2020年至2022年期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农村互联互通和数字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整合了农村地区年轻人和妇女的数字技能培训需求。智利农业部长埃斯特万·巴伦苏埃拉表示,此项研究对智利农村数字化建设至关重要。由于目前智利地区50%的农村人口无法获得高质量的互联网服务,城乡互联网技术发展差距过大,因而有必要缩小城市和农村的互联网发展差距,保障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权利。美洲农业合作研究所专家齐格勒强调,使用通信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有效获取气候和新生产技术方面的信息,并降低农业成本。智利地区农村通信技术发展研究面临重大挑战,需要通过鼓励投资、促进公私合作等方式解决农村地区互联互通问题。

信息来源:美洲农业合作研究所2023-04-17

世界贸易组织:粮食安全工作组商议克服农业挑战。在4月17日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粮食安全工作组会议上,世贸组织成员强调有必要提高最不发达国家和粮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力,增强这些国家应对粮食危机的抵御能力。许多成员指出了脆弱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缺乏技术和获得种子、化肥和农业机械等产品的途径,国家基础设施薄弱,获得信贷和保险的机会以及农业发展资金有限。成员们提出,可通过技术转让、农业创新、研究与发展以及将公共资金用于研究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一些成员指出,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粮食冲击窗口”能够向最不发达国家和粮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提供紧急融资渠道,及时满足发展需求;进口担保和信贷方式能帮助这些国家缓解财政困难,支持其农业发展。

信息来源:世界贸易组织2023-04-17

美国:投资超4600万美元,用于可持续农业研究和教育。4月19日,美国农业部宣布向可持续农业研究和教育(SARE)计划投资超4600万美元。该项目自1988年以来资助了农民和基层教育计划,包括支持绿色农业、病虫害和杂草管理、作物轮作、区域粮食系统发展等。美国农业部国家食品和农业研究所(NIFA)代理主任表示,可持续农业项目是重中之重,目的是为农民和生产者建立新的市场,扩大其收入来源。美国农业部首席科学家表示,美国农业部对该项目的投资体现了其对改造粮食和农业系统的重视。此次投资将继续为农业研究和教育提供支持,促进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改善地区农业经济和乡村社区发展。

信息来源:美国农业部2023-04-19

国际减贫与可持续发展动态

七国集团:就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达成联合声明。4月16日,七国集团气候、能源及环境部长会议在日本札幌举行。七国集团环境气候部长们在会议上就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局面的目标达成一致,并发出联合声明。七国集团成员致力于迅速有效地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成员们强调,必须动员所有渠道调动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英国环境部长在会议上呼吁其他部长履行现有承诺,加大资金保护自然环境,以缩小自然资金缺口,取消对环境有害的生产活动补贴,有效遏制危害环境的行为。七国集团部长们承诺调动更多国际气候融资资金来开展保护自然的项目,促进气候、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同时呼吁多边开发银行(MBD)和国际金融机构(IFI)以及企业等共同努力,逐步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七国集团承诺加大行动力度,预计2030年减缓森林损害,到2040年结束塑料污染,保护公共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

信息来源:英国农业部2023-04-17

联合国:西非与中非将经历十年来最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家联合国机构4月18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到今年6月,西部与中部非洲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将达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甚至还将蔓延至沿海国家。研究指出,冲突、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影响持续加剧了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区的粮食危机。研究预测,萨赫勒地区经历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第五阶段(灾难性)饥饿的人数将首次达到4.5万,这些人群距离饥荒仅一步之遥。世界粮食计划署西非区域主任尼考伊表示,该地区迫切需要大规模投资和可持续解决方案,帮助弱势群体获取粮食,解决粮食生产和转型问题,加强社区和个人抵御危机的能力。

信息来源:非洲网2023-04-18

约旦:签署6.5亿美元贷款协议,支持气候与电力发展。4月17日,世界银行与约旦签署两项新的贷款协议,将分别为约旦气候改善和电力部门提供4亿美元和2.5亿美元融资。这两个新项目将推进约旦的气候议程,提高电力部门效率,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助力实现2023-2025年经济现代化愿景计划。世界银行中东和北非区域主任卡雷特表示,这两个项目将支持约旦政府的经济改革议程,加强公共投资的质量,帮助其进行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信息来源:约旦通讯社2023-04-18

肯尼亚:使用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肯尼亚恩博罗戈村通过组建妇女能源储备小组,为每个成员购买燃气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以保障日常清洁能源使用。肯尼亚部分妇女通过宣传认识到木材等传统能源对健康存在负面影响,以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对健康的重要性,有助于减少其使用煤油等传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肯尼亚基西县与非政府组织签订协议,非政府组织将提供价格优惠的零碳声音友好型炉灶,优先服务于弱势群体家庭,预计将减少高达50%的碳排放量,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并呼吁更多家庭转变传统烹饪方式,使用清洁能源。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重申了发展目标,计划到2030年实现100%绿色能源转型的目标,减缓气候变化。他呼吁更多非洲国家采取行动,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提高能源使用率,应对气候变化。目前,肯尼亚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90%,正在努力实现全面转型,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寻求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量,实现其发展目标。

信息来源:非洲网2023-04-19

国际机构对中国减贫和乡村振兴的评价

冈比亚外长:中国减贫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4月21日,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开幕式上,冈比亚外长坦加拉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为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发展、和平、治理、信任赤字提供了答案。中国式现代化被广泛视为人类发展史的奇迹,推动实现了脱贫、共同繁荣、生态保护以及以人民为本的民主和法治。中国的成功实践激励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去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减贫方案,有效促进了各国发展和繁荣。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3-04-21

巴西前总统:中国使数亿人摆脱贫困是一项伟大的创举。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夫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使数亿人摆脱贫困,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为重要特征,是团结、包容、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2023-04-22

IPRCC

主       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承       办: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联系电话:010-84419631

邮       箱:zwjpxxzy@ipr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