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乡村发展信息摘要 | 2023年第17期

国际乡村发展动态

菲律宾: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保障农业发展。由于菲律宾地震频发,菲律宾国家灌溉管理局日前在公开简报会上提出将花费5亿菲律宾比索(约合6350万人民币)用于马加特大坝改造和加固。国家灌溉管理局代理局长爱德华多·吉伦强调,本国农民和灌溉者协会对马加特大坝依赖程度较高,大坝的正常持续运转,对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农民利益至关重要。菲律宾参议员伊米·马科斯表示,将继续支持马加特大坝的改造,帮助农村地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信息来源:菲通社2023-04-24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呼吁增加农村投资,保障粮食安全。截至2022年底,在极端气候、冲突、经济震荡和粮食供应链中断等影响下,全球粮食和燃料价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使得农村粮食危机频发,经济发展停滞。为避免粮食危机和全球饥饿加剧,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主席阿尔瓦罗·拉里奥紧急呼吁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投资,以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他强调,粮食和收入保障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忽视对农村的投资将加剧贫困、饥饿和移民问题。

信息来源:国际农业发展基金2023-04-25

马拉维:获250万美元资金援助,应对霍乱疫情。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了210万美元资金,并承诺再追加40万美元支持马拉维的霍乱疫情防控工作。该资金将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能够在马拉维受灾严重的地区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升级当地的卫生设施,加强学校供水系统和卫生设施管理,向普通民众提供必要的霍乱预防物品,在社区加强预防霍乱的宣传,有效缓解马拉维的霍乱受灾情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与卫生部等多个部门合作,在学校和周边社区提供基本生活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服务,预计将惠及30万人,其中包括约12.7万名儿童。

信息来源:非洲网2023-04-27

国际减贫与可持续发展动态

美洲农业合作研究所:致力于促进农业粮食系统转型。由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同联合国可持续粮食和食品系统计划(SFS)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可持续粮食系统计划全球会议将于4月24至27日在越南河内举行,主题为“通过塑造健康、可持续的、适应气候变化的食物系统来摆脱全球新危机”。会议将重点关注农业粮食系统转型,并就如何通过建立可持续、有韧性的农业粮食系统来应对人类面临的多重危机展开讨论。会议将侧重于讨论农业发展所需的转型,促进克服由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通货膨胀、饥饿、营养不良等危机导致的农业发展难题。此外,各国部长还将在4月25日召开的粮食系统转型数字化和投资区域部长级圆桌会议上,分享各国在设计、实施数字化农业发展方案以及农业发展和投资方面的经验,加快农业合作和交流,制定切实有效的农业发展措施。

信息来源:美洲农业合作研究所2023-04-24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采取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4月25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进展报告》特刊发布会上发布讲话,呼吁各国采取行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他指出,在新冠疫情、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污染等多重危机的影响下,饥饿人口持续增加,世界回到2005年的普遍饥饿水平。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30年,只有30%的国家能够实现消除贫困(SDG1)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显示,只有12%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步入正轨,50%的目标进展缓慢,超过30%的目标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古特雷斯呼吁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激励计划,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长期融资,主要包括增加大规模融资、让陷入困境的国家以低利率将短期债务换成长期债务以及扩大应急融资。他呼吁所有成员国重新承诺采取行动,敦促各国制定国家基准,并承诺结束对自然的破坏,加强国家体制与问责机制建设,加大对联合国发展系统的多边支持,通过团结各国,扭转局势,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注入新动力。

信息来源:联合国网站2023-04-25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宣布今年世界粮食论坛主题。4月27日,世界粮食论坛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理事会第172届会议边会活动上正式宣布2023年世界粮食论坛主题为“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推动气候行动”。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指出,去年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忍饥挨饿,有近31亿人无力负担水果和蔬菜,只能以淀粉类主食果腹。每三个儿童中就有两个营养不足。每年损失或浪费的粮食足以养活13亿饥饿人口。各国政府应当采取一致行动促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从而有效缓解贫困、饥饿等发展困境。他强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是全球气候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业粮食体系造成全球三分之一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导致全球90%的毁林问题,并占据了全球70%的用水量,是陆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大原因。与会青年代表强调,必须统筹全局、积极行动,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促进从生产到消费的各环节更可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3-04-27

联合国难民署:重视乌克兰老年和残疾难民的迫切需求。联合国难民署4月27日发布的《乌克兰难民的流离失所模式、保护风险和需求》报告指出,随着乌克兰境内的全面战争持续到第二年,在欧洲各地的大量乌克兰难民中,最脆弱的群体(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仍难以获得体面的住房、就业和针对流离失所的援助。联合国难民署欧洲区域主任帕斯卡尔·莫罗表示,随着紧急安置计划行将结束,我们必须努力确保将这些群体纳入长期解决方案,继续支持收容国,确保难民能够获得充足的住房和社会援助。联合国难民署认为,只要合理地利用资金支持各国的社会保障系统、信息供应、本地服务与创新发展,上述困难和障碍都将克服。

信息来源:联合国网站2023-04-27

国际机构对中国减贫和乡村振兴的评价

老挝媒体:中国的发展成就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老挝《人民报》总编辑万赛·塔汶炎在文章中写道,过去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人惊叹,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重要经验。老挝各界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重要机遇,老中互利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2023-04-25

俄罗斯学者:中国实现脱贫目标的关键在于制度。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日前在莫斯科发布《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密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俄文版)智库报告。俄罗斯政治学家帕夫连科对此表示,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在于制度。中国提出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任务,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信息来源:新华网2023-04-28

IPRCC

主       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承       办: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联系电话:010-84419631

邮       箱:zwjpxxzy@ipr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