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位于西非,西临大西洋,80%以上国土属于撒哈拉沙漠。虽然这里干旱少雨、气候炎热,但却具有饲养牛、羊、骆驼的悠久历史。毛里塔尼亚人均拥有1头大牲畜(牛和骆驼)、 5只羊(山羊和绵羊),农村人口70%的收入来自畜牧业。然而,在荒漠化和半荒漠化的草场,脆弱生态难以承载大量牲畜,过度放牧加剧生态退化,草场承载力逐年下降,当地民众生活来源、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20年,中国援毛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建成投用以来,紫花苜蓿的成功种植帮助当地解决了饲料来源问题,胚胎移植技术大幅改良了牲畜品种。万里重洋的中国方案、中国技术充分证明在这片沙漠中可行管用、富有实效,推动毛里塔尼亚畜牧业从传统自然型放牧加速驶入规模化基地化养殖快车道。
从“成功一处”向“带动一片”拓展。示范中心的关键作用在于探索成功路子并形成示范效应,助力产业整体发展。2023年5月,中国驻毛塔大使馆向毛塔畜牧业部赠送了示范中心繁育的优质育种公牛15头。为了保障这些种牛能够顺利度过适应期,示范中心为每头种牛陪嫁了500公斤全价草颗粒饲料。这些种牛深得当地牧民喜爱,向畜牧业部申请种牛的养殖户排成了长队。东霍德省是毛塔主要牧区,为帮助东霍德改进良种繁育场,示范中心专家多次驱车1000多公里赶赴现场帮助制定规划和施工方案,免费提供种植—植保—收割—青贮一饲喂全程技术示范和实操培训,繁育场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从“引进一种”向“试验多种”探索。草料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紫花苜蓿引进种植成功后,青贮玉米、甜高粱、高丹草、燕麦等多个牧草品种也陆续在毛里塔尼亚落地生根,但示范中心的专家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依然在继续试验探索。
巨菌草是高产优质的菌草之一,根系发达,植株高大,产量比当地菌草多出30%以上。经过精心施肥培育,插苗3个月后的巨菌草就能长到4米高,根株直径达2.2厘米,巨菌草的成功种植将让牛羊的粮仓更加充盈。示范中心计划2024年建设150亩巨菌草种苗基地,让中国“幸福草”在撒哈拉沙漠开枝散叶,造福当地农牧民。
从“传授技术”向“助力民生”转型。示范中心专家们深知,畜牧业是毛里塔尼亚的民生产业,仅靠传授养殖技术还不够,还必须结合实际推广全链条全环节的经验,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2023年4月,示范中心应邀为毛里塔尼亚畜牧业部所属的3个繁育场实施草畜工程,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种植饲草料作物,破解了长期以来存在饲料不足等瓶颈问题。恩达瑞村是示范中心对接帮扶的传统畜牧业村落,示范中心运用中国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实施投放农户1头基础母牛、农户养殖后返还1头断奶牛犊的“投母还犊”模式,为这个示范村提供了230头基础母牛和2头良种种牛,还自筹资金帮助建设钢结构牛舍300平方米,村民们都非常高兴,仿佛看到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的新希望。
中毛传统友好,建交几十年来,中国帮助毛里塔尼亚建港口、修道路、种水稻、解急难,在实打实的互帮互助中凝结形成了深厚的传统友谊。2023年7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毛塔总统加兹瓦尼,提出充分发挥援毛农业、畜牧业两个技术示范中心作用,加强菌草种植技术合作,深化渔业、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合作。示范中心的专家们纷纷感到中毛畜牧业合作基础牢固、前景广阔,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为毛塔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饲草种植让漫漫沙漠变身盎然绿洲,成群牛羊助力当地民众走上脱贫致富新路,中毛合作的明天一定会惠及更多人、更灿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