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县域旅游如何留住游客?

“奔县游”成为文旅新宠

越来越多游客前往县城

感受历史文脉、欣赏自然美景

县域旅游呈现出勃勃生机

山西隰县“小西天”今年国庆假期一天内涌入1.7万人次;

被誉为“中国围屋之乡”的江西赣州市龙南市今年前9个月累计接待游客644.81万人次;

有“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之称的河南陕州地坑院,夜游门票销售额暴增……

县域旅游有多火,数据可见一斑。《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19%、35.18%。

县域旅游火爆并非偶然。当下,越来越多游客追求个性化、有内涵的文旅体验。许多县的辖区内不仅拥有古镇、古村、古街资源,而且具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小而美”与“原汁原味”符合文旅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再加上游客自发在社交平台分享,自驾游出行便利化,县域旅游“出圈”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县域旅游火了,也带来新问题。一些地方公共服务设施与接待能力有限,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足,规范监管等有待加强。还有游客反映,不少古城开发千篇一律,缺少特色民俗展示;所谓地方小吃,似乎离不开臭豆腐、烤鱿鱼、老酸奶;旅游纪念品缺乏创意,同质化小商品多。相关问题难免影响游客体验,对县域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新挑战。

县域旅游要吸引游客,更要留住游客。这要求,务必把大事做细,将小事做好。要注重统筹规划,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结合本地人文与自然资源,突出差异性与地域风情,打造能够体现本地历史、非遗、文脉的旅游产品,通过民俗游、田园游、红色游等,给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在强调“小而精、专而美”的同时,县域旅游也要向融合发展,由点及面串联多县域乃至省际风景线,构建旅游生态休闲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同样重要,夯实硬件服务,补齐软件短板,提高综合运维水平,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旅游业是典型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县域旅游热更是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契机。对地方管理者来说,要把握好机遇,坚持发展为民,把发展县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县域建设等有机结合,支持内生自主造血,鼓励外来创业投资,努力实现生态、人文、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旅游业与地方农业、文化、公共服务等行业深度融合,必将更好惠及本地群众就业增收,使地方环境更加和谐宜居。

绿水青山带笑颜,文物古迹活起来,风土人情多姿彩,一个个欣欣向荣的县、乡、村,必将吸引更多八方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