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秘鲁驻华大使馆主办的“秘鲁—中国:携手共促农业发展”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近百位政府部门、驻华使馆、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中国与秘鲁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发展前景。
在论坛上,秘鲁农业发展与灌溉部部长马内罗称赞了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钱凯港对秘鲁出口的贡献。钱凯港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80公里,于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4日正式开港。钱凯港开通后,中秘两国间的单程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左右,物流成本节约20%以上。
中国是秘鲁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秘鲁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们希望向中国学习,推动秘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中国向秘鲁进行更多的技术转让,例如在无人机技术等领域,促进这种合作是我们此次访问的主要目的之一。此外,商业运营和农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也是中国可以向我们提供宝贵经验的领域。”马内罗说。
“秘鲁与中国虽远隔重洋,但农业合作的纽带早已深植于两国文明交融的历史中。”秘鲁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贡萨洛·塔拉维拉说,“自2013年秘中双方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以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并在国际舞台和多边框架内不断加强协作与沟通。去年,秘中双方签署了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该议定书开启了秘中服务与投资合作的新篇章,将显著提升双边贸易规模——无论是秘鲁对华出口还是中国对秘出口都将实现增长。此外,自贸协定的升级还将带来诸多其他利好。”
从安第斯山脉的马铃薯原产地到中国广袤的农田,马铃薯作为连接中秘文明的金色纽带,见证了两国农业合作的深厚渊源。“2015年到2025年,国际马铃薯中心通过41项科学研究项目,协助中国培育出100多个马铃薯改良品种。特别是国际马铃薯中心与云南省合作育种的抗晚疫病品种——‘合作88’,累计创收28亿—37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品种改良的典范。”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谢建民表示,“未来,国际马铃薯中心将与中国、秘鲁携手,将安第斯山脉的种质资源宝藏与中国农业的创新活力深度融合,共同绘制马铃薯丝绸之路的新蓝图,继续为中秘农业合作做好金色桥梁和践行者。”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强调了南南合作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截至目前,中国已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基金捐款1.3亿美元,用于支持农业领域的南南合作。中国和秘鲁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重要成员,不仅通过合作促进了两国农业的发展,还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卡洛斯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秘鲁的合作,通过现有的融资工具和机制与中秘两国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