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大型收割机打米,一亩田二十多分钟就能完事,以前人工打一亩得花一天!收完稻子,马上就能翻地种秋菜了。”看着稻田里轰鸣作业的机械,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访里村村民罗孔林满脸丰收喜悦。2025年,罗甸县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农业工作首位,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结构优化等举措推动粮食产业发展,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32万亩,预计总产量9.42万吨。
为实现“粮田多产粮、产好粮”,罗甸县从政策扶持、科技赋能、结构优化等多方面发力。通过强化示范基地带动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提升科技种植含量,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同时严格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在主产区重点推广高产、抗病、优质的品种,持续提升全县优良品种覆盖率,推动粮食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今年,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到各乡镇开展水稻育秧、药剂拌种等技术指导,推广‘两增一调’等高产技术,切实促进水稻稳产提质。”县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李远航介绍道。同时,罗甸县还加快推行“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应用,加强安全质量监管,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通过强化技术指导提升机械化耕作收割水平,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粮食主产区,罗甸县各村结合实际探索高效种植模式,让“粮袋子”更稳、“钱袋子”更鼓。
沫阳镇访里村作为当地水稻主产区之一,今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960余亩,并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进行种植。“今年以来,访里村积极动员农户开展土地翻犁、水稻育秧、移栽管护等工作,通过强化物资和灌溉用水保障,推行水稻集中育苗、强化技术指导,还修建了抗旱保水灌溉工程,确保水稻实现满栽满插。”访里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班洪生介绍说,如今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村里又协调了6台大型收割机帮助农户抢收,同时引导农户进行稻草还田,增加田地养分,为下一步秋种打下基础。
同样在沫阳镇,红星村因常年气候湿润、光照资源充足,是罗甸县“羊场大米”的核心主产区。近年来,红星村通过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有效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我们村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五毛的价格向群众收购大米,既能帮助群众销售大米,又能让群众增加收入,进一步提升大家种粮的热情。”据红星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德信介绍,红星村还推广水稻集中育苗技术、采用绿色防控措施,逐步实现水稻绿色标准化种植,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今年引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更是帮助农户降低了种粮成本,加快了抢收进度。
据了解,2025年罗甸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1.42万亩,主要推广种植野香优莉丝、泰优808等优质品种,预计产量4.75万吨;玉米种植面积达9.12万亩,预计总产3.34万吨,平均亩产366.54公斤,预计10月下旬可完成收获。
从政策托底到科技助力,从村镇实践到农户受益,罗甸县以32万亩粮田的扎实耕耘,稳步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为县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